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世界讯息:呼兰河“文学洛神”与鲁迅的恩怨

日期:2023-05-28 03:19:05 来源:东行漫记


(资料图片)

那是几年前夏天的一次远行,我从祖国最南边的广州跑到最北边的哈尔滨,走过大半个中国来看你——去看我最想看的萧红故居和“哈军工”。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其小说具有鲜明文体特征,超常规的文体语言,诗化、直率而自然,主要代表作品有《孤独的生活》《呼兰河传》等。

萧红故居所在的呼兰区原是松花江市的一个县,后随松花江并入哈尔滨。萧红故居把她的读者带回到女作家的童年生活场景,让加深我们对她的文学才华和传奇人生的理解。故居旁边还建有萧红纪念馆,游客可在这里了解萧红生平。

在那个吞噬知识女性的黑暗年代,在这个简朴的农村小院里,萧红度过了她悲惨人生中短暂而幸福的童年。萧红初中毕业,不顾家庭反对而出走北平,因为没有家庭的支持,不久生活陷入困顿。缺爱的家庭养成萧红的性格缺陷,也为她悲催的情感生活埋下苦难。

在时间的长河里,多少名噪一时的作品旋即湮没无闻,但《呼兰河传》却常读常新,召唤不同时代的读者与之对话,从而让萧红远远超越了她的时代。一位哈尔滨本地的大学生向我坦言她没去过萧红故居,在这个追逐金钱充满物欲的时代又有多少人了解或者想了解萧红呢?想了解萧红可以看传记电影《黄金时代》(电影链接 )。

我想,不妨读一读萧红及其作品,领略一下那凄美文字中饱含着一个思想深邃的作家对国民性的反思与批判。鲁迅先生欣赏萧红,可以说是她的精神导师,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萧红发表成名作《生死场》。然而,由于萧红糟糕的感情生活和不断折磨自己的内耗也令鲁迅深感失望,后来她去日本后鲁迅便不再搭理她,贫病交加的萧红后来死于香港,享年仅31岁。

名家点评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萧红“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很可能成为丁玲的后继者,而且她接替丁玲的时间,要比丁玲接替冰心的时间早得多”。鲁迅还评价萧红在《生死场》中所描写的“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品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茅盾(作家、文学评论家):评价《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林贤治(诗人、学者):萧红确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是继鲁迅之后的一位伟大的平民作家。她的《呼兰河传》和《生死场》,为中国大地立传,其深厚的悲剧内容,以及富于天才创造的自由的诗性风格,我以为是唯一的。

葛浩文(美国汉学家):萧红在本质上是个善于描写私人经验的自传体式作家。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