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患者因断电去世 要把居家养老突发事件概率降到最低

日期:2023-07-27 17:59:55 来源:东方网·东方快评


(资料图片)

据海报新闻报道,近日,侯女士的父亲在家照顾妻子陈女士时,家中突然停电,病人呼吸机等无法运作。家属侯女士向国家电网申请临时电源后,始终未得到回应,后病人因呼吸衰竭去世。家属侯女士认为,自己母亲的去世,国家电网应担责。对此,当地电力部门认为其未报备,且未提及发电机需求,索赔建议走司法程序。

我国《民法典》规定了供电企业中断供电的通知义务以及抢修义务,需要中断供电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事先通知用电人。但是,供电企业通知义务的前提是其已知晓未来可能停电,对临时施工挖断线缆、天气原因等导致的突发停电,供电企业只能在突发停电后告知用户,并及时抢修,用户不能强人所难。从现有的类似情况的法院判例看,或者是对原告的请求不予支持,或者是从人道主义出发,酌定被告对原告亲属死亡承担小微赔偿责任。

虽然侯女士一家的遭遇令人同情,但电力作为特殊商品,供电公司于用户之间如没有签订特殊供电合同,则不存在也不具备对用户提供全天24小时无条件不间断供电的义务和能力。虽然现代生活对电力具有极大的依赖作用,但是不能苛求电力企业对于突发性的停电所产生的后果完全的预见。我们应当从事后的角度,把结果与行为进行对照,看看所出现的结果是不是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尽快补上这个短板。

侯女士母亲去世,是因为家里的备用电仅能维持20分钟至40分钟左右,同时,急救车抵达,由于他们家住在6楼,电梯因停电无法使用,因此也耽误了时间。而据侯女士说,他们当地医院没有呼吸机,此前他们在当地医院住院,是使用自己家的呼吸机治疗的。

在目前完全依靠地方政府力量养老还有困难的情况下,要加强对居家养老家庭床位养老的政策支持。对认定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选择在家供养的,政府应提供照护服务。

有的老人患有的疾病,需要家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像侯女士的母亲患有“运动神经元病”,就是“渐冻症”中的一种病,这种病居家治疗就可以,但离不开呼吸机、制氧机、血氧仪、吸痰器、监测仪等设备,可以说用这些设备来“续命”,而这些设备几乎都离不开电。这就需要社区做好精准统计,对用电有特殊要求的老人家庭,社区则要帮助其与供电公司签订特殊供电合同,由供电公司提供全天24小时无条件不间断供电。而基于供电公司也可能有无法及时应对的突发情况,社区医院或老人照料中心则应有备用的呼吸机。

进一步说,社区养老要在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的基础上,支持国企、民企等多元市场主体聚焦居家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刚性服务需求,积极打造覆盖“床、护、助、餐、医、康”的全链条、全周期、全要素的居家普惠养老服务供给体系,把突发事件的概率降到最低。

上海在不断完善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的基础上,探索构建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体系。注重多元筹资保障,通过补需方和补供方相结合的方式支撑养老服务发展;注重综合监管,通过科学评价、信用管理、标准引领、智慧监管等手段,促进养老服务健康发展。其中上海虹口区在全市“社区养老顾问点”的基础上,结合“养老顾问”工作打造“管家式”养老服务,制定“养老顾问管家式服务清单”,对接个性化定制服务,这样的状态下,类似侯女士一家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标签:

推荐